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促进各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校组织30名研究生于7月30日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为期14天的科研素养提升实训。目前,该项目已开展系列学术讲座、校园参访、中外研究生学术经验交流会等密集活动,内容实用,形式丰富,受到学员的欢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聚焦核心素养,提升科研能力,从多学科角度为学员解析国际前沿领域常用的科研方法和工具,并结合前沿研究成果讲述科研论文的IMRAD架构、符合国际规范的科研论文写作、国际会议期刊选择和投递及对审稿人的反馈的处理方法等内容。
该项目的前沿讲座由我校研究生陈振彬、李新娟、罗文、孙湉、玉宇清、宋卓轮流负责全程使用英语主持,并做总结点评。
三场学术讲座
在7月31日的第一场讲座上,南洋理工大学蔡奕渔教授(Professor Cai Yiyu)聚焦科研课题的选择,从六个维度向学员们介绍了挑选课题的方法与技巧,并解答了学员的疑问,现场互动热烈。蔡奕渔教授(Professor Cai Yiyu)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终身教授、大学参议院成员,主持计算机辅助工程实验室和虚拟现实及软件计算策略研究计划,兼任南洋理工大学增强虚拟现实中心副主任、南洋理工能源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方向主任, 目前担任新加坡 NTU-SAAB(瑞典)和 NTU-Surbana Jurong两个工业联合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曾任南洋理工大学媒体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南洋超级计算与可视化中心副主任、先进数字与仿真中心副主任。先后担任 4 个 SCI/SSCI国际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是国际顶尖学术会议MICCAI2022和 ISMAR 2022等的主办者。
蔡奕渔教授授课现场
在8月2日的第二、第三场讲座上,南洋理工大学张德道教授(Professor Teoh Teik Toe)专题讲授了数据分析,重点讲解了Anaconda、Orange、VSCode等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及主要数据库的使用,并根据各小组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细致指导学员制作数据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张德道教授(Professor Teoh Teik Toe)是南洋理工大学商业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学术主任、新加坡设计科技大学 SUTD Academy 院士。有25 年研究与软件开发经验。发表了41 篇 论文,谷歌学术 H 指数达到了4。
张德道教授授课现场
两大名校参访
7月30日至8月1日,学员们先后来到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进行实地参访,参观了校园图书馆、各学院大楼、实验室等建筑。校园参访将理论学习与人文实践有机融合,让学员们感受世界一流大学校园文化的同时,深入了解校园布局背后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体验到产学研融合的研究氛围。
参观南洋理工大学
参观新加坡国立大学
一场中外研究生交流研讨
8月2日,为进一步拓宽研究生同辈横向交流,加速研究能力提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研究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李文龙博士、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助理教授王新润博士、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张如歌博士来到教室里与同学员们进行经验分享,内容涵盖博士申请经验、做好科研的要素、顶刊文献分析与讲解、科研绘图技巧、通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视角等。通过与三位博士深入交流与探讨,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学员们与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交流
学员心得
“新加坡研学让我们受益匪浅,让人如沐春风。舒适宜人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开放的学习空间、激烈的学术探讨以及包容的文化氛围,都给予了学员更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大家碰撞出新的火花,不仅仅是感受跨学科的魅力,更在于科研视角的拓展与创新。”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田祥梅
“7月31日,我和其他29名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一同踏上了此次研学征程。经历前四天的学习后,我的感受可谓是“耳目一Sing(新)”——新知识。在这四天的学习中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学习了解计算机前沿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测算模型。当下Chatgpt为代表AIGC正逐渐成为风口,将重塑各个行业。目前经过两天课程我见识到了它的魅力和挑战,并对未来几天的学习充满期待!”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杨蕙嘉
“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到国际名校开拓视野、提升研究能力的研学机会。在这几天的学习里,南洋理工大学的两位教授给了我们很多的学术启发,从科研选题到学习科研工具的使用,教授们用短短几个小时就让我们了解到当下最新的学术前沿思想和研究技术,这些都为我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让我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完成接下来的学习和论文撰写。”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盘诗怡
小组交流学习
小组交流学习
本次研学学校安排了专项经费,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接下来,本项目还将根据学员所学专业因材施教,分成人文大类和理工大类两个班级,持续开展为期九天的专业实训,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实操能力。
图:研学团
文:研学团
审核: 郭剑平 潘美德 陈耀恒